教育如同“用盐”,适当为美,无痕最佳 | 春节特辑
盐,唤醒了原材的味道;教育,唤醒了人的心灵。
今年寒假,儿子回来度假,考虑到在家待较长的时间,就拜吉教练为师开始专业健身。
专业健身走专业道路,教练从饮食、日常运动、睡眠、健身训练等几个维度,都给出具体要求,特别提出要少吃盐甚至不吃盐。于是,我家的餐饮便少了很多味道。
平日里做饭,放盐就像生命的呼吸一样,自然而然。因为自然,也就从来不去考虑它的价值。这一次,当餐品里少了盐,才感觉到它的存在对我们生命的意义。
于是,很认真地百度“食盐”:食盐不仅是人们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,而且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成分。一方面,食盐在维持人体渗透压方面起重要作用,影响着人体内水的动向;另一方面,盐的咸味,能刺激人的味觉,增加口腔唾液分泌,从而增进食欲和提高食物消化率。
也就是说,盐从来不改变原材料的味道,所以你感觉不到;但因为有了盐,食材的味道会更加美味,人的生命才会健康。
教育如同用盐,应是无痕的。
在我们的幼儿园里,有一个5岁多的男孩堆堆。近期他处于“请等待”这一规则的建立中。
“主题课”上,小朋友们都踊跃地举手等待邀请分享,他也兴致勃勃地举起小手,嘴里还小声地说“我”。在其他小朋友分享时,他急切地站起来说:“怎么还不叫我?”老师回应:“请等待”,老师在让堆堆感觉、体验、经历和接纳“请等待”这一规则。
在放学等待家长来接的期间,堆堆看到第一个小朋友的家长来接时,正玩得愉快的他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,嘴巴瞥了瞥。正要继续玩下去,第二个、第三个家长来接小朋友了,堆堆的脸就沉了下来,带着哭腔说:“我的妈妈怎么还不来?”
老师回应他,“堆堆,请等待。”
等到第四个家长来接小朋友时,堆堆突然扑到老师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,边哭边反复地说:“为什么我的妈妈还不来接我?”
老师抱着他,一边感受他的情绪,一边告诉他,“老师理解你,你着急的想见到妈妈。老师看到了你的担心,还看到你有些愤怒和伤心。”
能够理解堆堆的老师让堆堆安静了下来,抱着他继续为他的情绪及感觉命名:“现在你很着急,生气,还有一些不公平的感觉。”
老师与儿童的对话谨慎地使用最恰当的概念,让儿童在感觉中理解概念的内涵。老师继续说,“妈妈很爱你,但妈妈有工作,我们需要等待。只是等待对于你来说有些困难;是的,等待就是这种感觉。” 堆堆沉浸在体验中,不再哭泣。
在“请等待”这一规则的建构中,我们看到了堆堆的痛苦、纠结、理解、接纳以及伴随而来的心理空间的扩大。老师在与儿童的对话中,无痕地施行了有效的教育。
蒙特梭利说:“智力中没有一样东西最初不是源于感觉,把儿童的感觉引向概念。”掌握了概念,儿童便扩大了认知,能够理解事物,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规则的建构亦是如此。规则使孩子有序地和环境及他人相处,使孩子拥有心理界限和力量,最终使孩子获得安全感,但规则的建构不是要求,不靠说教,而是靠无痕地感知和体验。在感知和体验中形成的规则才能达到孙瑞雪老师在《爱和自由》中所表达的境界,“规则不是桎梏孩子的,规则是保证每个孩子在生存环境中都能获得爱和自由,获得尊重。”
盐,唤醒了原材的味道;无痕的教育,唤醒了人的心灵。“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,教育之所以为教育,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‘唤醒’,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。
”做一个“盐”味老师,不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教育意图,但教育就在其中,学生从隐蔽了意图的教育中受到启发、感染,达到了教育目的,这才是更好的更有效果的教育。
食盐提升口味,但过度却有害健康。据权威部门发布,现在人们的很多疾病如高血压、冠心病、中风、动脉硬化等都是吃“盐”导致的,甚至有人呼吁“千万别再腌制您的血管了! ”研究部门的专门研究发现,每天的食盐摄入量超过4克(以钠的量计算),中风的几率明显高于每天吃食盐少于1.5克的人,而且,每天食盐摄入每增加0.5克,中风的风险就增加17%。
为此,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中新修改了盐的推荐量,不再是6克,而是小于6克,而且提出了如用限盐勺——让盐量看得见,找代替品——丰富味蕾,做菜最后放盐——让咸味更突出,少吃加工食品——会看配料表,回家吃饭——盐量自己控等五条具体措施。写到这里,作为教育人,我简直汗颜了。
中小学教育中学生的学业始终处在过量状态,加班加点、作业超量比比皆是。研究表明,适当限度的“过度学习”效果会好,但是超过适当就是“过犹不及”,不仅效果适得其反,且对人的身心造成危害。
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年调查报告,超过一半的中小学生作业时间超标,近一半的中小学生寒暑假参加培训班,57.6%的中小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倍感苦恼;家长普遍对孩子期望高,54.9%的家长期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,过高的期望又加大了学习任务量,65%的中小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额外的作业,其中88.4%的小学生家长给孩子额外布置作业。
权威部门的调查结果并没有像食盐一样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,也没有像对待人的生命健康一样用几条具体有效的措施实施管控,相反,10年后的2015年,在“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”上,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“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研究”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。
调查显示,“00后”在校时间和做家庭作业时间均超过“90后”,小学生平均在校8.1小时,与“90后”相比增加0.6小时;初中生平均在校11.0小时,与“90后”相比,增加0.4小时。睡眠不足现象更加严重,学习日,57.0%的“00后”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;休息日,也有34.5%睡眠不足9小时。
同时,“00后”上课外班的时间大幅度增长,学习负担出现了从课内向课外转移的特点,数据显示,学习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0.8小时,是“90后”的2倍;休息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2.1小时,是“90后”的3倍。
已经发现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遏制,相反有愈演愈烈的趋势。不是教育部门没有出台举措,而是社会各界需要提高认识。
人的生命健康十分重要,这里的健康包括身心健康,过度的学业如同食用了过量的食盐,会带来心理焦虑、抑郁、行为偏执等诸多问题,如同生理上的高血压、冠心病,同样会危及生命健康。另一方面,就国家整体而言,中小学生超过适当限度的过度学业,也会给国家这个有机体带来不健康隐患,因为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。
今天中小学生面对的未来与当年的我们面对的未来不同,世界已经改变,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、多变性、模糊性和复杂性。尤其是最容易测试和掌握的技能是最容易计算机化、自动化和外包的技能,教育成功不再是对内容知识的复制,而是将所学外化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。
也就是说,学习的回报不是因为你的所知——搜索引擎已经无所不知——而是你用所知做了什么,表现如何,你的适应性如何。教育要让学生做好迎接未来的准备,就必须从过度的学业压力中走出来,从传统知识在价值上已经衰微的旧世界,走向深度素养在数量上不断增长的新世界。
碘是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,其功能主要是促进生物氧化,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,促进糖和脂肪以及水盐代谢,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利用,增强酶的活力,促进生长发育等。一旦缺乏,就会带来碘缺乏病。因此从1995年起,我国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。
教育中也需要加“碘”。学生来到学校,不仅是学习知识、技能的,更是寻找同伴、发展人格、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的。因此,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落地的前提下,开发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、特色课程,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要,就是一味“碘盐”。当下很多学校开设了多元课程,学生在选择中发现自己,唤醒自己,最终成为自己,教育走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。
就不同的个体来说,碘盐的形式不同。比如,对《窗边的小豆豆》中的主人公来说,“耐心倾听”就是一味碘盐。
豆豆第一天来到小林校长的学校,小林校长对豆豆说:“来!什么话都可以说,只要你想说的,通通讲给我听!”豆豆从早上出门发生的事情讲到身上穿的衣服,再讲到自己生活中的各种趣事,滔滔不绝地讲了四个小时。
正是在这四个小时中,小林校长认识到了真实的豆豆,而豆豆也在小林校长投入的倾听中感受到了校长的尊重与认可。
因为从出生以来“没有一个人能这样热心地去听豆豆的话,而且在这么长的时间里,没有打一个哈欠,也没有一次显出不耐烦,心情完全和小豆豆一样热切,还把身子靠近小豆豆,全神贯注地倾听着”。这一味碘盐让豆豆充满热情地投入到新学校的生活中。
有时,“挫折教育”是一味碘盐;而有时,“成功教育”是一味碘盐。有时,“加强体育”是一味碘盐,而有时“强化艺术”是一味碘盐。教育人需要做的是,因人而异,因材施教,因需而教。
过年啦,吃点碘盐,利于健康;但注意,不可过量。
教育是一场守候,潜滋暗长。不刻意而为,但却始终发生。
-END-
春节特辑回顾
乘着风,像蒲公英一样,新年里,将美好的心情和消息传诵 | 春节特辑
作者 | 赵桂霞(潍坊歌尔教育总校长)
责编 | 赵方
本文为“新校长传媒”独家稿件,欢迎朋友圈分享和底部留言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。
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
▼ 点击「阅读原文」,一键订购